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経験】風險社會—個體化的德國當代藝術新世代




上次來時正好碰上這場展覽在佈展,看到未完成的展間充斥著許多老外,便覺得這次的作品一定不簡單,沒想到是遠從德國來的展覽!

還沒踏進入口便被這像戲棚的裝置吸引,雖然不是很看得懂作品想表達甚麼還是使勁的推一推~


這次的展覽似乎是在講德國的社會與藝術家之間的磨合牽引,現下是個全球化的社會,每個國家的藝術家表達的東西或許可以在別的國家找到類似的契合。不過我理解力其實很低落,在此只挑我有興趣的分享......


《見證者的眼淚》

透過簡單的空間畫面讓我們清楚誰是聽者誰是說者,受訪者與採訪者之間的關係似乎對調。在看影片時我彷彿也融入了那位採訪者的演說中,感染了那緊張的空氣,直到結束時受訪者落淚,才查覺事情不單純......媒體真是太恐怖了......

《不受如此統御的藝術》




牆上節錄許多文字與公共建設的照片,文字強而有力地宣讀著許多力量與必需的考量。

《群體效應》









跳接的手法,乍看之下不是很清楚,但幾個不同的影片似乎又有著關係可循。其中出現許多耐人尋味的場景以及對白,一開始對於作者偏好節肢動物的興趣不敢苟同,但是後來才發現,這只是用來對比人類社會是多麼冷漠、黑暗與荒誕。


《蘭花》

*無圖*
一開始對於敘事者是男是女根本搞不清楚,冷靜下來聽了他緩緩道來的故事,才覺得是男是女都無所謂了。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愛情,最後我也沒很懂,不過他們似乎很滿意這樣的關係,那也就夠了。但是想想,假使這對伴侶的故事背景在台灣,這場婚姻會基於他們性別最終還是剛好一男一女讓婚姻合法,那麼如果想一起廝守到老的兩個人不能剛好是一男一女怎麼辦呢?

(後記)
全球化,各地藝術家都經歷了許多事件,有些相同有些不同,能將之吸收再轉譯再詮釋他們面對的事件需要許多對這世界的觀察力,我想我得好好累積這樣的經驗值了。



f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